2020年12月3日,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办的“逻辑、认知与互动”系列讲座第四讲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琚凤魁副教授为我系师生作了题为“形式语义与时态条件句”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刘佶鑫老师主持,以腾讯线上会议和B站直播的方式进行。
琚凤魁老师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有:策略推理,时态逻辑,法律推理,道义逻辑,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在Journal of Logic and Computation、Advances in Modal Logic、LORI等国际一流逻辑学、人工智能期刊及会议论文集发表多篇英文论文。值得一提的是琚老师是36365线路检测中心的硕士,这次也是琚老师毕业之后第一次“回”母校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基于琚老师即将完成的对时态条件句的研究工作,这一课题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Valentin Goranko教授和琚老师共同开展。进入报告主题内容之前,琚老师对逻辑学作了简单介绍,他讲到,逻辑学由亚里士多德奠基,而后进展到以莱布尼茨思想为核心的现代逻辑部分。莱布尼茨提出了通用字符(universal character)和计算推理机(calculus ratiocinator)的概念并提出如下观点,将命题用通用字符表示后输入到推理机中便可得到推理机输出的命题真值。此外,琚老师还提到,运用逻辑学方法有助于分析一些哲学问题。
在报告中琚老师由浅入深对当前工作进行了介绍,从分析条件句和时态条件句开始,将研究内容层层展开。
琚老师首先分析了条件句语形和语义的模糊性问题。琚老师的研究从语义层面将条件句分为开放条件句(open conditionals)和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开放条件句前件非假,反事实条件句前件为假。由于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很多情况下无法从语法上判断一个句子在语义上是否是条件句,也无法断定是上述两种条件句中的哪种。比如,在汉语中若不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语义,则无法由语法结构识别出诗句的条件句属性。为了解决条件句的模糊性问题,研究引入了条件句的时态概念。
接下来琚老师提出一种基于限制语境(restrictor view)和动态语义学(update semantics)的时态条件句(temporal conditionals)解决方案。该方案将A. Kratzer提出的限制语境思想和Veltman对反事实条件句的时态解决方案,即动态语义学相结合,构造了一种时态条件句的形式语言和形式语义。构造形式语言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条件句,构造形式语义的时间结构是分支的时间树,公式在可能性上相对于语境被估值,开放条件句和反事实条件句可以在该语境中被定义。
之后,琚老师介绍了时态条件句研究中的四个主要问题:
1.非单调性(nonmonotonicity):一般认为条件句不满足经典逻辑中的单调性原则。
2.反事实条件句对现实的依赖:对反事实条件句的估值是否依赖于现实世界的状态?
3.条件句之间的归约(reduction):反事实条件句是否能够归约为开放条件句?
4.嵌套条件句(nested conditionals):如何对结论也是条件句的条件句进行估值?
最后,琚老师解释了他们的工作如何理解时态条件句。他认为,估值时间条件句时无需考虑满足前件的所有可能性,只考虑最可能的那些即可。这些可能性由缺省值(default)决定,缺省值可以是自然律、社会规范、日常习惯等等。缺省值构成的集合与缺省值优先序共同构成语境(context),语境决定了哪些时间线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据此琚老师也给出了对时态条件句四个问题的观点:
1.非单调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条件句前件和缺省值之间产生了冲突;
2.对反事实条件句的估值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状态;
3.反事实条件句可以归约到开放条件句;
4.估值嵌套条件句的子条件句,由于子条件句处在主条件句前件的语境中,所以估值会受到限制。
在互动环节中,琚老师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问题。例如,“路易斯和Stalnaker的理论和今天所讲有何具体的区别,导致后者可以解释嵌套条件句?”、“如果世界是决定论的,又如何讨论条件句的真值呢?”等等。琚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丰富的例子、新颖的观点让大家受益匪浅。
撰稿:罗艺
来源: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