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国的逻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2023年4月28至30日,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办、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印度逻辑、因果逻辑与哲学研讨会暨社科基金开题论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四川成都召开。36365线路检测中心文科讲席教授任晓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首先进行了开题会议,随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湘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近50位专家、学者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印度逻辑、因果逻辑与哲学”。本次会议共有3场开题会议,10场大会报告,25场分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话题多元。每场报告都设有一至两位点评人,点评人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会场气氛活跃而又严肃。
在《印度正理派逻辑思想研究》开题会议上,任晓明指出,印度正理派逻辑与佛教因明一样,都是独立于西方逻辑而发展起来的东方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外学界对正理派逻辑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对印度正理逻辑进行研究的独到价值在于:第一,可以弥补国内对正理派逻辑研究的空缺。佛教因明研究虽然重要但并非唯一维度。研究正理派逻辑可以全面再现印度逻辑演进和复兴的动态过程。第二,如印度学者巴奇(Bagchi,1953)所说,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把历史材料交给欧美大学中的学者,让他们公正评估印度哲学家记载和研究逻辑学的历程”,扭转一些西方学者对东方逻辑的偏见,促进东方逻辑研究的繁兴。第三,研究印度逻辑可以为我国东方逻辑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为同属东方逻辑的中国逻辑研究提供助推和有益启示。在《先秦哲学中的“同”观念研究》开题会议上,何繁介绍了确立“同”观念的基本解释框架,并在未来的研究中梳理“同”的理解转为系统、全面的建构。在研究先秦“同”观念的基础上,分析“同”观念对中国哲学史的意义,进而探讨“同”观念对于建设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价值。在《多元模态逻辑对角线算子研究》开题会议上,刘佶鑫解释了这类逻辑的哲学动机和模型理论,并且给出了逻辑方法论和交叉学科的应用方面的多种潜在的研究可能。整体上对该课题的计划做了阐述。
将印度哲学的论题放置在当代哲学的语境中来辨析,从而赋予它一种真正哲学的理解,是当代西方印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汤铭钧提出发生在最近10余年中的一场有关新正理学派的无分别现量概念的激烈争辩,正是反映了国际学界对新正理研究的鲜明特色。在因明论证中,判定论证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在于能够实现论证的实效性,即从论证效果上看,能够实现悟他。如何才能实现论证的实效性呢?汪楠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因明的命名实际上已经暗含了因明的论证机制。王刚介绍了印度耆那教逻辑的非一端说思想。
张立英结合概称句与其他情况均同定律两领域的研究大背景,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分析概称句的因果语义和其他情况均同律的不变性解释;探究在这些解释中引入因果要素的意义、效用及其本质;并尝试说明定律模式和统计模式以因果为桥梁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许多学者聚焦于研究因果关系的深层原因,根源于人工智能界在深度学习上对模型稳健性的需求,映射出统计学方法在因果问题上面临困境。邱德钧认为因果关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不同于哲学语境下的特殊关注点,应该进行跨学科研究界定因果问题的内涵;在哲学语境下从AI领域角度讨论导致因果研究陷于困境的独立同分布问题,可能是近期使得研究取得进展的方向。
回溯性反事实生成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成功为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张寄冀通过分析帕尔和刘易斯的反事实生成思想在促进人工智能可解释性方面所起的作用,致力于为因果逻辑和哲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因果研究的一个关注热点是因果建模,其中的核心概念是“干预”:使其可能的“操控”操作就要谈论“一个变项Y取值y使得X取值x”。这一干预语句可称为因果反事实条件句。方静芝为这些反事实条件句提供了一个概率语义并在珀尔定义的概率因果模型中提出了一个完全的公理系统。
梅剑华认为因果冗余与过度决定是因果推断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吴小安讨论了三种与反事实条件句相关的概率指派。王文方通过比较因果模型的指示条件句理论和指示vs.虚拟条件句问题,并对后者略作修正,试图从因果模型的角度提出一个较为适切的指示条件句逻辑理论。李熙讨论了干预反事实条件句与回溯反事实条件句的异同。李章吕探讨了因果决策理论与证据决策理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以及因果决策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任昱霖通过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的比较探讨了伍德沃德的因果功能研究路径的特点。那顺·乌力吉探讨了如何澄清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属性等问题。董英东介绍了因果动态认知逻辑的一个公理系统,并评价其一致性完全性等问题。李帅从实质归纳的视角探讨了图灵测试的成败得失,并预测了人工智能因果论新的发展趋势。
在反事实因果推理的相关研究中,语境以及道德因素对带有因果性质的反事实条件句判断有何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因果推理与认知是否具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问题颇受学界关注。四川大学唐家蕊介绍了因果推理的实验哲学研究,认为通过这一研究有望对现有反事实因果推理理论提出新的拓展,进一步揭示中文语境下反事实因果推理的逻辑过程及其特性。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因果关系的传统理解应该转换,珀尔提出的因果推断理论,加入概率语言来处理不确定推理问题,可以使因果推断数学化,机器可识别,带来了因果革命。四川师范大学李伦杉认为面对关于因果关系问题的批判与质疑,需要分析珀尔因果推断理论中因果关系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如果不同主体就假设达成一致,那么因果推断就为因果关系从主观走向客观提供了一个桥梁。
大会闭幕式由任晓明教授致闭幕词,他认为这次大会的学术报告展示了中国逻辑学创新发展的丰富内容和活力生机!
撰稿:霍书然
来源: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
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